古巴因颶風 Ian 來襲造成全國大停電進而引發民眾趁黑拿出鍋碗瓢盆上街敲打進行抗議活動,《經濟學人》的報導下了「Cubans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的標題,這玩的是什麼哏,語出何典?
【經典美語】獨家課程
《經濟學人》即時精修班
全台灣獨一無二的英語進修課程
每周三,即時精修班利用《經濟學人》綜合五大洋七大洲,橫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面向的精彩報導與分析,引領讀者進入英語閱讀與寫作的高級殿堂。統合字彙、文法、句型、結構、邏輯、背景知識,提供學者全方位的英語學習體驗。
課程說明請點選下列按鈕,並歡迎預約試聽 (實體、雲端)。
時代破哏團
Voices of the powerless 缺電之聲
《經濟學人》2022 年 10 月 8 日期的「報紙」(他們自稱為報紙) 有一篇關於古巴的文章,講述颶風 Ian 讓全國大停電,久未復供,本已不足的糧食,在溽熱天氣中腐敗,因停電而起的示威抗議也乘著黑暗展開。
這篇位在美洲欄位的文章大標是「Voices of the powerless」,小標是「Cubans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從停電造成示威的背景來看很容易理解,「powerless」就是「缺電」,所以大標是「缺電之聲」,也就是停電人上街表達不滿;小標也很單純,停電天黑後自然是一片漆黑,憤怒的古巴人走上街頭,「撻伐光明之殤」。大小標都在寫停電時古巴人發聲抗議的事情。
要是《經濟學人》編輯真有那麼單純就好了。很明顯的大小標應該有哏,但是究竟是什麼哏就值得玩味。如果用破哏團的破哏第一招:萬事問谷歌的話,大小標合在一起搜尋會找到「討伐體制樂團」(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歌曲「Voice of the voiceless」,這似乎是可以轉化為刊在報紙上的大小標,而且說實在話,這種藏哏的事,除非非常明顯,不然一哏多解在問到下標編輯之前也難有定論,說不定編輯就是愛聽討伐體制。不過這一次,大小標都有更明顯或更有分量的根源,應該更可能是下標時的用意。
大標:示威是停電下的弱勢之聲
大標的雙關很容易看出來,「powerless」是「缺電」也是「無權」,換言之這是「弱勢者的聲音」,自然是抗議活動的一般定義。講到抗議活動,就得提到我們先前常說的:我們該怎麼翻譯「uprising」?立場不同,翻出來的意思也不同,對「uprising」的發動方來說,這是「起義」;對「uprising」的接受方來說,這是「暴動」。一字二解,有時候譯者的立場也跑出來了。
同樣的事情不只是翻譯的選字上,同一件事各自表述的事情所在多有,像是 2020 年的喬治佛洛伊德示威,中立和左派媒體下的英文字是「protest」,但部分右派媒體鎖定示威中的一些脫序現象,下了「暴動」之義的「riot」,當時媒體究竟該不該用「that R-word」,應該是經濟大衰退以來的又一次討論(儘管對象不同)。
所以有時protest/riot的使用存乎一念之間,大標的這種寫法,有很多相類似的表述,但是源頭/最有名者,當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The Other America〉演說:
And I must say tonight that a riot is the language of the unheard. And what is it America has failed to hear?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Other America”
而今晚我必須說,暴動是遭到忽視者的語言。沒有傾聽的美國又算什麼呢?
需注意本句不可以斷章取義(out of context),拿來說金恩博士贊成暴動;金恩博士演說前文花了很長的時間譴責暴力、強調追求和平示威,至此是表達他能理解暴動為何發生,並非是贊同或鼓吹。類似的衍生表述如 the voice of the unheard、the voice of the powerless,就廣泛用在各種場合與文章中了。
小標:抵抗光與生命的消亡──狄倫湯瑪斯
小標應該就更無疑義,出自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名作〈不要溫和地走入良夜〉中的「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最常見的譯文應該是翻譯大家巫寧坤的版本,巫譯的特色在於非常貼近原詩文字的直譯(見下方引述部分),所以比較好懂,容易傳達作者的意思──本詩是敘述者要勸自己的父親不要屈服於死亡,在生命之暮仍應奮力掙扎、激昂鬥志。但因為本詩其實格律嚴謹,是標準的 aba、aba、aba、aba、aba、abaa 雙韻結構(night, light, right, bright, flight, sight, height 一組,day, they, bay, way, gay, pray 一組),有些譯家與評者認為應該要把韻譯出來,這樣就會選擇巫譯以外的其他版本。當然網上也有流傳張大春的版本:「已矣乎?/柔情不為暮色開/豪宕襟期稱老懷/聊將憤懣掩黃埃」那又是完全不同的譯詩角度了。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Dylan Thomas,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巫寧坤譯
這是首經常被引用與暗用的詩,三不五時就會藏在標題與行文之中,如果讀者本於上方提到鼓勵父親對抗死亡的心境下去朗讀,應該印象會非常深刻、很難忘記;這是這首詩的情感,也是湯瑪斯詩作中的音樂性,如余光中在《英美現代詩選》中所述:「他的句子,在高聲誦讀(尤其是由他自己朗讀)的時候,似乎具有一種超意義的說服力;即使你尚未『看』懂,至少也會『聽』懂了。」而湯瑪斯另一首否認死亡是生命終結的名篇〈而死亡亦不得獨霸四方〉(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也是對抗、超脫死亡的傑作,這詩巫寧坤有譯、余光中也有譯,而余光中自己也是抵抗死亡的大家,在初老名作〈五行無阻〉中,「唱新生的頌歌,風聲正洪/你不能阻我,死亡啊,你豈能阻我/回到光中,回到壯麗的光中」,可以看到詩人面對死亡毫不屈服,還帶著一種神氣與自信的豪情。
* 本篇貼文出自 2022 年 10 月 19 日的「WORLD 國際現場」單元,改編自「時代破哏團」專欄章節〈Voices of the powerless 缺電之聲〉(WorldNotes 編號 2022-57)
留學考試 英語教甄 高階進修
打造英語超級閱讀力
字彙方法學 + 經濟學人
字彙方法學教您不必死背就能大幅增加字彙量 降低閱讀障礙
《經濟學人》帶您走遍全世界看盡大小事 提升思辨能力充實素養
兩大利器強強聯手 從此英語閱讀如探囊取物 考試進修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