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lassic English Curio

《經典多寶格》由【經典美語】的教師與顧問群提供關於留學考試 (GRE, GMAT, TOEFL, IELTS, SAT, ACT)、留學資訊、英語學習、各項國內英語考試的相關資訊和經驗分享交流。
Font size: +

時代譯研堂—日文漢字帶來的英翻中陷阱

2022-1027-translation-lab-slips-resulted-from-kanji

當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有歧義,字典翻譯卻照單全收時,英翻中就中了看似無關的日文漢字陷阱。

【經典美語】獨家課程

《經濟學人》即時精修班

全台灣獨一無二的英語進修課程

每周三,即時精修班利用《經濟學人》綜合五大洋七大洲,橫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面向的精彩報導與分析,引領讀者進入英語閱讀與寫作的高級殿堂。統合字彙、文法、句型、結構、邏輯、背景知識,提供學者全方位的英語學習體驗。

課程說明請點選下列按鈕,並歡迎預約試聽 (實體、雲端)。

時代譯研堂

日文漢字帶來的英翻中陷阱

  • 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是「Allied Powers」,戰敗國是「同盟國」?
  • 為什麼你的解封赴日醫美小旅行要找「形成外科」而不是「整形外科」?
  • 台灣有些英漢辭典,其實是從日本的英和辭典(英文-日文)翻譯日文成中文而來
  • 當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有歧義,字典翻譯卻照單全收時,英翻中就中了看似無關的日文漢字陷阱

導航可能讓你走到懸崖,字典也可能讓你錯棚

遊戲中錯棚跑錯公會可能會被開戰鬥 GG,現實戰爭還跑錯棚的話……

《經濟學人》10月22日期的報紙「國際」欄位,是一篇探討全球海底基礎建設(underwater infrastructure,諸如油管、天然氣管、電纜、通訊光纜等)的文章,隨著地緣政治風險提升、大國競爭愈來愈激烈,這些水下的能源、通訊重要命脈,是否會成為強權角力下的覬覦目標呢?文章裡面有提到,這種破壞水下管道纜線的事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有了,下面節錄原文,一併附上可能翻出的中文:

Cable chicanery, though, is not a Russian invention. The first act of military cable-cutting occurred in 1898 during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says John Ferris, a histor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One of Britain’s first acts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was to tear up German telecoms cables laid across the Atlantic. Germany responded with attacks on Allied cables in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試譯:然而,電纜陰謀不是俄羅斯的發明。卡爾加里大學歷史學家約翰·費里斯說,第一次軍事切斷電纜發生在 1898 年美西戰爭期間。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破壞橫跨大西洋的德國電信電纜;德國則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同盟國電纜進行攻擊作為回應。

如果你跟筆者一樣,不管歷史有沒有變成小說,還是把它背得滾瓜爛熟的話 [註1],你應該會想起從前歷史老師一再叮囑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是德國(德意志帝國)那一方,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是英美俄中,是對抗德國(納粹德國/第三帝國)的那一方。那《經濟學人》是在說德國體恤英國攻擊大西洋電纜辛苦了,自廢武功幫忙攻擊自己在另外兩大洋的電纜嗎?

自然不是,一個網路不會來跪、也賣不了幾千份的高中學渣筆記可能長的是這樣:

戰爭 主要參戰方 主要參戰方
第一次世界大戰 協約國:法國、英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義大利、美國等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及保加利亞王國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 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

可是如果你結交了一位崇尚進步的英美學霸,他們的筆記可能是這樣:

War Belligerents/Participants Belligerents/Participants
World War I Allied Powers: France, British Empire,  Russia, Belgium, Serbia, Italy, United States… Central Powers: Germany, Ottoman Empire, Austria-Hungary, Bulgaria…
World War II Allies: United States, British Empire, Soviet Union, China… Axis: Germany, Italy, Japan…

看出差異了嗎?其實英美俄這方在兩次大戰都是Ally(同盟)這個詞彙衍生出的名字,而中文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同盟國」,英文其實是「Central Powers」,應該要翻成「中央國」、「中心國」,反映的是德國等國位於歐洲中部的事實(就像是二戰的「軸心」是指羅馬-柏林軸心),其實記法很簡單,德國都是在核心、軸心的一邊。

但這就是奇怪的地方了,因為「Central Powers」怎麼翻,也翻不出「同盟」的意思來。另一方面,如果拿這樣的國高中歷史知識直翻回英文,說什麼 Allied powers were defeated你的歷史就真的變成小說了

那為什麼中文翻譯會翻出這樣產生歧義的譯文呢?一種解釋是,這些詞彙不是直接從英文翻進中文,而是從日文轉翻過來的。查查日文字典,會發現翻譯如下:

大戦 交戦勢力 交戦勢力
第一次世界大戦 連合国 (中央)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戦 連合国 枢軸国

我們常常說翻譯的邏輯和規則應該要一致(儘管在我們持續宣傳應該把「特拉斯」翻成「綽斯」的福音之際,這個詞就不需要翻了……),日文的翻譯規則很一致,因為不管是一戰、二戰,Allies 就叫做「連合国」。但中文的「同盟國」可能來自日文對 Central Powers 的翻譯,雖然全譯是「中央同盟国」,但日文經常省略稱為「同盟国」。早期英漢辭典的翻譯,有時候是轉自日本的英和辭典,如果漢字直接照搬就會變成「同盟國」,而敵對陣營就選擇英文在當時已經少用的 Entente Powers 來翻譯成「協約國」(日譯「協商国」)。這樣翻下去,又沒有照應到二戰交戰方的翻譯會產生「同詞岐譯」(即 Ally 在一戰被翻成「協約國」、二戰被翻成「同盟國」),就成了這種矛盾用法。

至於日文為什麼會有「連合国 = 協商国」VS「(中央)同盟国」之譯?這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陸列強已經是兩大陣營對抗的態勢:一邊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先在1882年簽署軍事聯盟條約,是為「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另一邊為了對抗三國同盟勢力,英國、法國、俄羅斯在 1907 年簽署互相諒解支持的協議,是為「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entente 是法文,即「協定、協商」之義。一戰最初期,英文延續三國協約的說法,稱英、法、俄等國之集團為 Entente Powers,但隨著聯盟生意愈作愈大,加入的國家愈來愈多,這個詞會很快就由 Allied Powers 取代,成為前文表格上的狀況。日文在翻譯時,把 Central Powers 加進了「三國同盟」的背景,所以就變成「中央同盟国」;這在日文不會有歧義問題,因為 Allied powers 自始自終的漢字都是「連合国」,和「同盟」完全不同,而且 Central Powers 的正式譯法是用「同盟」來補充「中央国」的意涵,並沒有把原文涵義鬼隱。

當然,也有說法是中文不管後來英文詞彙的變化,直接延續「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往下稱呼。筆者比較相信是搬漢字的時候忘了統一譯法,但在有更多考據之前,大家就選擇自己喜歡的講法,翻譯不要鬧笑話就好。回到一開始《經濟學人》的引文,為了避免中文語境上產生誤解,Allied cables 不應翻成譯文劃線處的「同盟國電纜」,而是要翻成「協約國電纜」。

解封赴日醫美小旅行的注意事項

這個照搬漢字的問題可能會讓你錯棚跑錯戰場,也可能會讓你掛錯號看錯醫生,這也就是「orthopedics」一詞的翻譯。這個詞當然就是「骨科」,來自法文的「orthopédie」,而這個由骨科先驅法國醫師尼可拉斯·安德里(Nicolas Andry)所創的法文詞彙,又是從古希臘文衍生出來:「orthos」(矯正)加上「paidion」(小孩)。從這名字可以看出來,骨科學/骨科手術最早的任務,就是要矯正小孩因為脊髓灰質炎(polio,又稱小兒麻痺症)或脊椎側彎(scoliosis)等緣故產生的脊椎和骨畸形(spinal and bone deformities)。

 詞源沒有問題,但是翻開某些英漢字典一看,「orthopedics」寫的不是「骨科」,而是「整形外科」,雖然是有醫美診所也在處理脊椎側彎的狀況,但這又是照搬英和辭典的漢字所產生的問題:

英文 日文 中文
Orthopedics (Orthopedic surgery) 整形外科 骨科
Plastic surgery 形成外科 整形外科

有可能是英和辭典的中文譯者沒有留意,在「orthopedics」條目中,看到漢字「整形外科」,就拿出了「Ctrl」、「C」、「P」三鍵式論文生成器,直接複製貼上;到了「plastic surgery」的例詞處,看到漢字「形成外科」看不懂,是要形成什麼?誤譯嗎?查一查《国語辞典》發現是中文的「整形外科」,就把漢字改了貼上。結果一本字典就發生「異義同譯」的笑話(Orthopedics 和 Plastic surgery 的翻譯都是「整形外科」)。

 讀者應該會留意到,日文的漢字其實照應了語源,畢竟骨科就是在替小孩的畸形「整形」,等於是把「ortho-」的詞根給翻出來。同樣詞根的另一個代表字是「orthodontics」,來自古希臘文的「orthos」(矯正)加上「odoús」(牙齒),中文譯作「齒顎矯正學」,日文譯作「歯科矯正学」。

2022 1027 translation lab slips resulted from kanji etymology

但日文這樣的漢字翻譯,其實讓日本人也錯亂了,主要的問題在於日文裡「形成外科」的手術可以叫做「整形手術」,所以日本人自己也會有掛錯醫師看錯科的問題。若讀者要規畫下一次解封醫美之旅,可得小心這種漢字差異了;若單純宅家防疫學英文,到版權頁看看手上的英漢辭典是不是其實譯自英和辭典(這些辭典其實非常好!),是的話,日後可得多留神漢字照搬的問題。

[註1] 出自賴聲川,李立群,金士傑,《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 本篇貼文出自 2022 年 10 月 26 日的「WORLD 國際現場」單元,改編自「時代譯研堂」專欄章節〈Allied Powers were defeated… Think again!〉(WorldNotes 編號 2022-59)

留學考試 英語教甄 高階進修

打造英語超級閱讀力

字彙方法學 + 經濟學人

字彙方法學教您不必死背就能大幅增加字彙量 降低閱讀障礙

《經濟學人》帶您走遍全世界看盡大小事 提升思辨能力充實素養

兩大利器強強聯手 從此英語閱讀如探囊取物 考試進修無往不利

BBC 6 分鐘英語—Are Halloween costumes too scary? 萬聖節服裝...
雅思寫作大作文—噪音哪來,該怎麼辦? (2022/10/22 真題)
 

Comments

No comments made yet. Be the first to submit a comment
Already Registered? Login Here
Tuesday, 21 Jan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