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lassic English Curio

《經典多寶格》由【經典美語】的教師與顧問群提供關於留學考試 (GRE, GMAT, TOEFL, IELTS, SAT, ACT)、留學資訊、英語學習、各項國內英語考試的相關資訊和經驗分享交流。
Font size: +

時代政厄代—搞懂美國期中選舉

2022-1020-erudite-in-politics-american-midterm-election

美國還有一個月便將舉行「期中」選舉,那有「期末」選舉嗎?聯邦的「期中」選舉要選多少人?什麼是「十月驚奇」?答案就在【時代政厄代】,看完讓你變成 politically erudite。

【經典美語】獨家課程

《經濟學人》即時精修班

全台灣獨一無二的英語進修課程

每周三,即時精修班利用《經濟學人》綜合五大洋七大洲,橫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面向的精彩報導與分析,引領讀者進入英語閱讀與寫作的高級殿堂。統合字彙、文法、句型、結構、邏輯、背景知識,提供學者全方位的英語學習體驗。

課程說明請點選下列按鈕,並歡迎預約試聽 (實體、雲端)。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時代政厄代 帶你看出政治新聞的門道。

One Month to Go 還剩一個月

美國跟台灣的選舉方式像月亮初一十五,非常不一樣。本期的 時代政厄代 提供通關密語,快速掌握美國選舉新聞的脈絡。

期中選舉/大選

攸關美國未來政局發展的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已經進入倒數計時階段(countdown),剛開始關心美國政治與選制的人可能會被一些名詞搞混:有「期中」選舉,那有「期末」選舉嗎?期中選舉算是大選(general election)嗎?所謂「期中」,其實是相對四年一度的大選而言,大選年同時舉辦國會和總統的選舉,在兩次大選之間的就叫做「期中選舉」,某種程度上也是兩年前選出的總統政權的期中考。我們將什麼樣的年份算是什麼選,整理於下表,假設舉行包含總統與國會選舉的某個偶數年(譬如 2020 年)是年份 0,後續年份用 +1(2021)、+2(2022)等表記:

年份 選舉形式 總統 眾議院(House) 參議院(Senate)
0 大選(general election) 改選 改選全部議席 改選三分之一議席
+1 奇數年選舉(off-year / off-cycle election)
+2 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 / midterms) 改選全部議席 改選三分之一議席
+3 奇數年選舉(off-year / off-cycle election)
+4 大選(general election) 改選 改選全部議席 改選三分之一議席

「大選」一詞其實源於內閣制政治制度,國會解散後就進行全面改選,是謂「大選」,很好理解;但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大選」一詞搬到美國,有時會有歧義,但一般就是指包含總統選舉的全面選舉、四年一次,有時候語境會把這個詞跟黨內初選(primary)相對,形成不見得是指包含總統選舉的大選的情況,但這可以從上下文判斷語義。另外由於美國的大選和期中選舉都是發生在偶數年,所以不在偶數年的選舉就叫做「off-year election」,比較恰當的翻法是「奇數年選舉」,另一個翻法「非大選年選舉」如果遵守上述「大選」定義,會和期中選舉產生混淆;不過同樣,偶爾也有把拿「off-year election」指期中選舉的用法,所以「非大選年選舉」也不算翻錯,只是還是要從上下文來判斷語義。所幸這類用法較少見,還是可以用上表為依歸。

期中選舉的歷史趨勢

從表上也可看出,美國聯邦層級的選舉是兩年一度,每次改選眾議院議員(congressman/congresswoman)和三分之一的參議院議員(senator)。和總統選舉重疊的大選年自然是重中之重,畢竟三權分立的行政與立法部門有機會一次翻盤;而做為執政黨過去兩年施政信任投票的期中選舉,考得差除了總統接下來兩年的施政議程,有可能因為法案不出白宮而受阻,國會的立法癱瘓更可能危及總統兩年後的連任,或是政黨的持續執政。拜登在 2020 年擊退尋求連任的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這次是拜登政府的第一次大考,除了預示美國接下來兩年政局走向外,(似乎)有志再戰白宮的川普蠢蠢欲動,民主黨內勢力的互相角力,也都是媒體觀察的重點。概括論之,民主黨選情十分嚴峻,有可能丟掉參、眾兩院,將立法部門拱手讓給共和黨。

民主黨的敗局有可能是歷史的宿命,這麼說不是因為詩意,而是本於歷史的數據。根據加總民調網站 Fivethirtyeight 的資料(538 不是人力銀行,是美國總統選舉的選舉人票總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總統所屬的政黨,在期中選舉拿到的眾議院普選票,幾乎都比兩年前總統選舉要拿到的眾議院普選票要來得少,只有2002 年的期中選舉例外,當時小布希總統的共和黨在眾院選舉多拿了 4.3% 的選票,但別忘了這可能有 2001 年下半年九一一事件的影響在。這些選票損失動輒轉換成數十席的議席損失,換言之,目前在眾議院僅僅脆弱多數「+8」的民主黨,只要選票流失就幾乎是無望守成。

雖然眾院敗北歷史不斷重演,參院就比較多變化。同樣由 Fivethirtyeight 統計的資料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 19 次期中選舉中,總統所屬政黨在其中 13 次選舉丟失參院席次、兩次打平、四次有所斬獲。如果「+0」在台灣(曾)是可以天天想哏、歡天喜地的事情,「+0」在美國代表的就是民主黨目前在參議院握有的「最小可能多數」:目前參議院議席是 50 比 50,民主黨靠著副總統暨憲法規定的參議院議長賀錦麗的「打破僵局票」(tie-breaker)才能通過法案,任何議席的淨損失,都代表參院控制不再,搶救參議員大兵該是民主黨此刻的當務之急。

2022期中選舉民調震盪

不過如果其他進入期中選舉的政權是前景看淡,那七月時的拜登政府是前景完蛋。在暑假期間,媒體已經開始替民主黨的敗因分析打草稿,原因無他,而是因為拜登政府除了先前因應疫情的立法外,拜登競選時的主軸「再建更好的美國」三B立法(Build Back Better),卡在少數民主黨議員運用自己關鍵票的地位不願完全支持黨團提案,讓重要立法遲遲未能通過;再建更好美國的倡議,眼看就要和更好美國說再見。

所幸危機也是轉機。或許民主黨黨內也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三B立法在作了大幅刪減和調整後,搖身一變成為《削減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這是開支法案,What’s in a name? A lot, really.——終獲參、眾兩院背書。拜登乘勝追擊,推出《經濟學人》酸為「加速通膨命令」的學貸減免行政命令,進步派雖不滿意,但起碼可以發揮鞏固年輕支持者基本盤的效果。一時之間,拜登的民調數字和各地選情都開始上揚,或許眾院終究不可逆,但民主黨已經看到維持參院多數的曙光。

而拜登政府的曙光,至今又趨於黯淡;兩黨民調的優勢一如古老大鐘的鐘擺,也如英特爾執行長格爾辛格接任時想復甦的「踢踏」策略,由民主黨又擺向了共和黨。在《經濟學人》最新的選情分析文章中(10 月 16 日期),民主黨最近的民調平均已經吐了約五個百分點回去給共和黨,讓民主黨參院議席淨變化剩下「+1」,報紙已打預防針稱「共和黨人贏得參院多數已不是讓人驚嚇之事了」。在《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合作的民調中,也顯示四捨五入後,共和黨在可能選民中獲得 49% 的支持,民主黨為 45%,逆轉了九月時民主黨+1%的優勢;雖然如《紐時》首先政治分析師內特柯恩所言,將此結果解讀為「共和黨領先四啪」失之武斷(且謬誤),但共和黨在各、大、民、調中有不小進展是不爭事實。

民調的民調

在兩個大型「民調的民調」民調彙集網站(polling aggregator site)——或者我們該說「元」民調?——也看得到類似趨勢。Fivethirtyeight評估民主黨的參議院選情目前是「稍微有利」(slightly favored),在 100 種情況中有 63 種能維持參院掌控權,但這離 50 並沒有很遠。而結果通常比 Fivethirtyeight 稍微往共和黨方向偏的「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目前認為參院有 46 席偏民主黨,47 席偏共和黨(都包含未改選的另外三分之二議席),剩下七席是五五波(toss-up)。也就是說,兩黨都還是各有致勝途徑,接下來時日非常關鍵。

綜觀共和黨支持度「復揚」因素,《經濟學人》認為這跟 2016 年、2020 年的民調模式很像,暑假中民主黨人上漲、到秋天換共和黨人上揚,民調有起有落,但報紙的預測不變,仍認為參院屬民主黨有利;《紐約時報》分析民調,顯示經濟議題和通膨仍是重中之重,選民看衰經濟,連帶看貶政府執政績效,而且近來決定兩黨勝負風向的女性(women)和獨立選民(independents)兩個族群,在本次民調都往共和黨靠攏。

十月是你的謊言

當然在選情之夜(election night)之前,還是會有各種可能發生。台灣政壇選前防「奧步」(Aupo election manipulation),美國政壇素有「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的政治術語(jargon),這是因為美國大選都在11月舉行,選前衝刺階段的 10 月如果發生什麼大事,扭轉了本來看似板上釘釘的選情,十月初的贏局選到十一月倒輸,就稱「十月驚奇」。這個詞彙最早是由威廉·卡西所創,這位後來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在 1980 年時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隆納雷根的競選經理,當時民主黨尋求連任的吉米·卡特因為經濟政策和伊朗人質危機而聲望疲軟,挑戰者雷根在民調上逐漸趕上並超前,雷根陣營擔心卡特會在選戰最後關頭和伊朗政府達成協議,讓伊朗釋放人質,藉此刷一波聲勢與支持,卡西就是最早用「十月驚奇」稱呼這種擔心的人。

後來卡特政府果真達成協議,「十月驚奇」成真,眼看就要在民調專家認為「五五波」(too close to call)的選戰中,為卡特連任拼上最後一塊拼圖,結果驚高一尺、奇高一丈,大選結果讓民調專家跌破眼鏡,十月驚奇後是十一月驚嚇,雷根以普選票(popular votes)51% 對 41% 的壓倒性多數贏得勝利(經過美國獨有的選舉人團制[electoral college]偏誤放大後,選舉人票是驚人的 489 張對 49 張),卡特黯然離開只住了四年的白宮。

近期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十月驚奇,要屬 2016 年總統大選,當年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對上共和黨的唐納·川普;在 10 月 28 日的選戰倒數時刻,當時的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士·柯米(James Comey),宣布要重啟柯林頓擔任國務卿時的私人電子郵件伺服器調查。有些人認為最後關頭的關鍵一擊,讓川普最後憑三州僅約八萬票的票差入主白宮(普選票川普倒輸柯林頓近 300 萬票);也有些人認為川普和川普主義是時勢所趨,有沒有柯米來亂,川普勝選都已板上釘釘。那今年有沒有「十月驚奇」呢?除了共和黨支持度穩定回升外,十月至今好像還沒有超級震撼彈;當然,各黨各有高手,地緣政治詭譎多變,十月一定有事發生,只是事情是否大到成為選舉的變數,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 本篇貼文出自 2022 年 10 月 19 日的「WORLD 國際現場」單元,改編自「時代政厄代」專欄〈美國期中選舉:剩下一個月〉(WorldNotes 編號 2022-57)

補充資料:

留學考試 英語教甄 高階進修

打造英語超級閱讀力

字彙方法學 + 經濟學人

字彙方法學教您不必死背就能大幅增加字彙量 降低閱讀障礙

《經濟學人》帶您走遍全世界看盡大小事 提升思辨能力充實素養

兩大利器強強聯手 從此英語閱讀如探囊取物 考試進修無往不利

BBC 6 分鐘英語—Does climate change make you anxious? 氣...
時代破哏團—The Iceberg Lady 歷史留名「菜娘子」

Related Posts

 

Comments

No comments made yet. Be the first to submit a comment
Already Registered? Login Here
Sunday, 05 January 2025